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活动

把实验室搬进车间的“00后” ——记江苏华镁时代研发中心材料研发工程师杨日昭

2025-08-14 08:27:31 52 小编

一、 从广西玉林到江苏无锡:跨越千里的职业启程

   2025年7月15日早晨 7:40,江苏无锡华镁时代一期厂区的门禁系统第一次识别了杨日昭的工牌。那天,她拖着 20 寸行李箱,箱子里除了日常衣物,还有几本手写的研究笔记和一份整理好的实验思路提纲 —— 这是她三年硕士生涯积累的专业资料,也是入职时带来的 “专业准备”。出生于 2000 年 9 月的她,是研发中心目前最年轻的校招工程师,专注于将实验室技术与生产线实践相结合。

   图片1

    二、扎根产线的日常工作

     1. 早会:直面问题高效沟通

     华镁时代的早会以务实为主,没有复杂的 PPT,主要通过一块 2m×1m 的 白板 交流。杨日昭负责梳理前一天 PCT 系统反馈的生产细节:氢压下降 0.3MPa、球磨罐温度漂移 2℃,几分钟内,白板上就清晰列出了需要协调的问题。生产部、设备部、安环部、研发部的同事围在一起,现场讨论解决方案。“杨日昭的早会记录很细致,对我们后续工作帮助很大。” 生产部主管周载军评价道。

     2. 实验放大: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参数探索

     硕士阶段,杨日昭常用 250mL 小型球磨罐做实验;到了华镁时代,她需要适应工业级球磨机的参数调试。“实验室里 1g 样品的催化剂比例,放大到生产规模时怎么调整,需要反复验证。” 为了找到最佳参数,她一次投入 30 组不同掺杂比例的合金样品进行测试。

     3. 日常 巡检 :细节把控设备运行

     按公司规定,研发工程师每周至少参与一次车间巡检,杨日昭给自己定了每天巡检的计划。她随身带着一根 30cm 的听音棒,贴在球磨机、氢化炉、真空泵等设备外壳上,通过声音判断运行状态。“声音发闷可能是轴承缺油,声音尖锐可能是叶轮有磨损。”7 月 28 日,她通过听音发现氢化炉循环风机异常,联系设备部检查后确认轴承有裂纹,提前更换避免了设备故障停机。


    三、工作之外的生活片段

    1. 夜跑:给身心 “充电”

    杨日昭住在厂区宿舍,每天晚饭后习惯绕着厂区附近道路跑 5 公里。“白天在车间和实验室待久了,晚上想出来透透气、活动一下。” 她偶尔会在朋友圈发跑步轨迹截图,配文 “今日运动打卡”,同事们常在评论区互动鼓励。

    2. 下午茶 “主厨”:生活里的严谨态度

    公司每周四的下午茶活动,杨日昭报名当了 “一日主厨”。她像做实验时精准称量试剂一样准备食材,烤蛋糕时盯着烤箱温度计控制温度,认真程度不亚于监测反应炉温。做好的提拉米苏分层均匀,可可粉筛得细腻平整,搭配的气泡水冒着细密气泡。“口感很稳定,像实验数据重复达标一样!” 同事们笑着称赞,研发中心王资刚舀起一勺说:“这手艺不错,下次研发间隙,你可以多露一手,我们边吃边聊工作。”



图片2

四、把“个人”融入团队:三张工牌的背面
杨日昭的工卡绳上串着三张旧工牌:

· 沈阳化工大学本科卡:背面贴着一张便利贴——“CET-必过!”

·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硕士卡:背面写着“2025 年发一篇SI论文”

· 华镁时代工作证:背面空白,他说要留给“下一次突破”。

  “三张卡,代表我三次搬家,也代表三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杨日昭说。

  五、对话未来:写给 3 年后的自己
  Q:三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A:我想助力华镁固态储氢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希望车间设备的运行管理更智能高效。

  Q: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A:就回到实验室和车间,把问题研究清楚,总结经验后继续推进。

  六、尾声
  8 月 10 日晚,华镁时代一期厂区亮灯仪式。
  杨日昭站在氢化炉前,按下绿色启动键。炉内温度 480 ℃,氢压 3 MPa,火焰在观察窗里跳动,像一颗年轻的心脏。
  “镁”好时代,因每一个把论文写在产线上的年轻人而澎湃。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