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氢能资讯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工委会顾问委员潘复生:大力发展镁电池技术和镁储运氢产业

2025-03-12 14:40:56 303 小编

a9c0c69e849631ddfa7a6f01bffea9b5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潘复生建言:大力发展镁电池技术和镁储运氢产业。



镁离子电池有望成为

未来的主力电池


       “镁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已引起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关注,有望成为未来的主力电池。”潘复生表示,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并加快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把握战略制高点、引领全球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与资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但镁电池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一是政府研发投入少。镁电池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安全优势,但由于没有实现产业化,且研究门槛要显著高于锂电池、钠电池等,政府对镁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还非常少。二是政策支持力度薄弱、镁电池标准体系缺失。由于管理部门对镁电池发展潜力缺乏了解,针对镁电池技术的政策几乎是空白,在产业规划、补贴政策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镁电池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电池体系,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材料、工艺及产品性能的评价标准和产品标准。
目前,我国在新一代镁离子电池开发上具有国际领先优势,建有国际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队伍。重庆大学、超威集团、广东国研等已开发了一批世界级成果,若干镁离子电池有望在2-5年来实现产业化。
潘复生建议,一是加大对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在超长期国债项目、两重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计划中启动和加大对镁电池开发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支持镁电池在“十五五”期间完成GWh级产线建设。
二是完善镁电池政策工具箱,对创办镁电池企业实行“三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镁电池企业提供20%设备购置补贴,首台套设备和产品补贴提高至3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产业化成熟后,将镁电池纳入新能源车补贴目录、新型储能电池优先采购清单等。
三是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形成国际标准话语权。组建全国镁电池标准制定专委会,牵头成立国际镁电池创新联盟,主导ISO/IEC国际标准制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镁电池示范项目,输出中国技术标准。



加大对镁储氢、运氢产业研发

和产业化支持力度


       低成本安全储运氢是实施氢能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但氢气的高效安全储存运输已成为制约氢能应用的最大瓶颈,管道运氢由于氢脆等问题,无法实现长距离商业化规模应用。镁基储氢材料是固态储氢,具有资源丰富、体积储氢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常温常压安全储运、材料成本低等核心优势,可以实现氢气从液态、气态储运向固态储运的根本性转变,有望成为突破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储运氢安全风险大、成本高困境的战略选择,其大规模应用能有效解决氢气存储和运输难题,构建稳定可靠的氢能供应链,降低我国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自主可控能力。

作为新的储运氢技术,应加大对镁储氢、运氢产业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在超长期国债项目、两重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计划中启动和加大对镁储氢、镁运氢开发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支持镁基固态储运氢在“十五五”期间完成千吨级产线建设。
完善镁储运氢政策和制度工具箱。对创办镁储运企业实行“三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提供20%设备购置补贴,首台(套)设备和产品补贴提高至3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组建全国镁储运氢标准制定专委会,牵头成立国际镁储运氢创新联盟,主导ISO/IEC国际标准制定。
规划和建立镁储运氢全国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氢气安全储运尽管已成为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但研究平台还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目前是世界级高水平平台建设的重大机会。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推荐新闻